一、焊缝裂纹
在焊接过程中或焊接后,在焊缝中心,或根部,或弧坑,或热影响区出现纵或横向的裂纹。
【规范规定】
《钢结构焊接规范》GB50661-2011条文规定:
第8.2.1条焊缝不允许存在裂纹缺陷。
【原因分析】
厚工件施焊前预热不到位,道间温度控制不严,是导致焊缝出现裂缝的原因之一。
焊丝焊剂的组配对母材不合适(母材含碳过髙、焊缝金属含锰量过低)会导致焊缝出 现裂纹。
焊接中执行焊接工艺参数不当(例:电流大,电压低,焊接速度太快)引起焊缝裂纹。
不注重焊缝的形状系数,为加快进度而任意减少焊缝的道数,也会造成裂纹。
【防治措施】
表面裂纹如很浅,可用角向砂轮将其磨去,磨至能向周边的焊缝平顺过渡,向母材圆 滑过渡为止;如裂纹很深,则必须用对待焊缝内部缺陷同样的办法作焊接修补。
厚工件焊前要预热,并达到规范要求的温度。厚工件在焊接过程中,要严格控制道间 温度。
注重焊接环境。在相对湿度大于90%时应暂停施焊。
严格审核钢材和焊接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。
焊材的选用与被焊接的钢材(母材)相匹配。
焊材应按规定烘焙、保温。
拒绝使用镀铜层脱落的焊丝。
无损检测检测出的裂纹,应按焊接返修工艺要求做返修焊补。同时,当检查出一处 裂纹缺陷时,应加倍检査,当检査出多处裂纹缺陷或加倍抽査又发现雷文缺陷时,应对该批余下焊缝的全数进行检查。
【规范规定】
《钢结构焊接规范》GB50661-2011条文规定:
第8.2.1条一、二级焊缝不允许存在气孔缺陷;三级焊缝允许每50mm长度焊缝内允许存在直径<0.4t且≤3mm的气孔2个;孔距应≥6倍孔径。
【原因分析】
坡口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有油迹、锈斑、水渍、污物(特别是漆痕),是导致焊缝出现气 孔的一个原因。
焊丝镀铜层局部脱落,以致该部位生镑,也会使焊缝产生气孔。
厚工件焊后未及时进行后热(去氢),或后热温度不够,或保温时间不够,都有可能使 焊缝残留气孔。
表面气孔与焊材烘焙温度不够,升温速度太快,保温时间不够有直接的关系。
【防治措施】
数量少而直径小的表面气孔,可用角向砂轮磨去,磨至该部位能同整条焊缝平顺过 渡,向母材圆滑过渡。
厚工件焊前要预热,并达到规范要求的温度。厚工件应严格控制道间温度。
焊接材料应按规定进行烘焙与保温,并在领用后,在大气中不宜超过4小时。
注重焊接的环境,在相对湿度大于90%时应暂停施焊;手工电弧焊在风速超过8m/s, 气体保护焊在风速超过2m/s时施焊,应采取挡风措施;环境温度低于0°C时,应将工件加热到 20°C,原需预热的工件此时应多预热20°C,加热范围为长宽各大于2倍工件的厚度,且各不小 于 100mm。
注意执行焊接工艺参数,提高焊工技能气体保护焊的枪管内要经常用压缩空气吹通,以排除污物。
来源:综合整理自网络,版权属于原作者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