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1:构件表面损伤与污染

规范规定

1. 钢结构表面应干净,结构主要表面不应有疤痕、泥沙等污垢。

2. 运输、堆放和吊装等造成的钢构件变形及涂层脱落,应进行矫正和修补。

原因分析

1. 钢构件表面出现各种机械损伤和涂层损伤,如安装时不进行修补,将对构件质量与使用造成影响。

2. 钢构件表面沾染的灰尘、泥沙、油污等不清除,安装后会影响美观,长期污垢有的且会侵蚀结构涂层。

3. 钢构件表面出现机械损伤和涂层损伤、表面存在灰尘、油污、泥沙等应在地面及时清除与修补,避免安装后清除修补的麻烦与不安全。

建议措施

1. 构件在运输与装卸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机械损伤和涂层损伤措施,减少不必要的修补工作。

2. 钢构堆放场地应尽可能地保持整洁,安装前应及时清除泥沙、油污等脏物。

3. 对构件表面出现的表面污染、机械损伤和涂层损伤,应在安装前按工艺要求及时进行清理、修补,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。

问题2:钢柱安装垂直度偏差过大

 

原因分析

1.构件加工尺寸超差,安装顺序不当造成累计误差过大。

2.焊接顺序影响,导致柱子变形。

建议措施

1.加强构件进场验收,构件安装从角柱向中间顺序进行:

2.焊接过程采取合理的焊接顺序,避免因焊接应力导致钢柱垂直度偏差,必要时采取防变形措施限制焊接变形。

 

问题3:钢柱安装对接错口超差

 

原因分析

1.构件制作尺寸超差。

2.现场安装校正有误。

建议措施

1.加强构件进场验收;

2.做好技术交底,强化过程监督。

 

  上下柱连接处的错口偏差≤3mm


问题4:连接板拼接不严密

 

钢结构安装过程中,连接板拼接不严密,造成连接后的构件接触面间存在间隙,从而严重影响螺栓连接的结构强度。

原因分析

1.连接板存在弯曲变形,与构件接触面不能完全贴合。

2.接触面间有杂物或者工厂加工时孔边毛刺未清理。

3.安装前,构件及连接板接触表面的不平之处未经调整处理或处理方法不合理。

4.连接构件的规格种类、厚度不统一。

建议措施

1.连接构件及连接板存在的各种变形,在安装前应进行认真矫正。

2.构件安装前应对其接触表面及其孔壁周边的锈蚀、焊渣、毛刺和油污等预先清以保证连接紧密贴合。

3.对有坡度的型钢翼缘件和不等厚板件连接时,为保持接触面的紧密贴合,并保证连接后的结构件传力均匀,应根据其斜度、厚度之差,分别用平垫板和斜垫板进行调整垫平。

4.因钢板厚度偏差或制作误差造成的接触面间隙,按下表方法进行处理。